紓壓

小暑清思:「在心靈減法下,習慣極簡人生」讓身心清涼

小暑清思:「在心靈減法下,習慣極簡人生」讓身心清涼 小暑清思:「在心靈減法下,習慣極簡人生」讓身心清涼。freepik by lifeforstock

白日荷花競相綻放,綠蔭愈發濃密,小暑是萬物繁盛的時節。當氣溫節節攀升,炎炎暑日已然降臨。小暑的傍晚,餘熱仍在空氣中翻騰。我喜歡在下班後繞到附近的綠蔭小徑,傾聽蟬鳴聲聲,夏蟲低語,感受晚風輕拂臉頰的微醺,在木椅上坐一會兒,靜靜感受暑氣隨時間流動,漸漸散去。

此刻,古人所言:「熱散由心靜,涼生為室空。」這不僅是詩人白居易的夏日體悟,更是小暑時節的智慧——當我們親近自然,便能在晨曦乍現或夕照餘暉下,尋得溽暑中難得的一抹清涼。

我想起古人以「石澗寒泉」與「冰壺團扇」寄託對夏日涼意的嚮往,那麼,身處喧囂繁忙的我們呢?是否也能在這熙攘世界裡,為自己尋得一方清淨之地,讓心靈安然棲息?

心靈減法的身心清涼

我們可以選擇整日躲在冷氣房中,足不出戶;也可以親近自然,試著讓內心靜定,閉上雙眼,聆聽自己的呼吸,讓一天的疲憊與煩擾隨吐息淡去,讓外在的燥熱隨之消融。

在這短暫的寧靜時刻,靜觀天空的白雲,無論雲卷雲舒,都能安然自得,無限自在。我彷彿看見內心那片清涼湖泊,波光瀲灩,映照著平靜無波的自己。當暑熱無法侵擾,煩躁便得以降溫;當執念與焦慮悄然卸下,日子也變得輕盈而自在——回歸自然,回歸生命最純粹的美好。

學會用「減法」的心態來對應繁雜的情緒,適時放下不必要的焦慮與執念,才能讓身心保持清爽。讓生活更輕盈、更簡約,減少身心的負擔。欲望少一分,快樂便多一些;拋開過多的物質,減去外在的負荷,心靈自然愈發豐盈

忙碌與炎熱之中,要懂得享受「減法生活」,無論是飲食還是穿著,所謂的極簡,並不是外在的簡陋,而是內心的從容。一如《阿甘正傳》的經典台詞:「讓每一天都有所值,就像太陽落山前映照在河口上的光點,閃閃發光。」當我們學會減去不必要的負荷,內心便能如波光粼粼的水面,閃耀出自由與舒適的光輝。

遠流出版提供圖/遠流出版提供

詩意的暑熱

宋代詩人陸游在詩作中,以生動的意象、誇張的手法與巧妙的比喻,將夏日的酷熱表現得淋漓盡致,並細膩刻畫身處在炎熱夏日,詩人生理與心理的不適感與亟欲超脫的感受:

萬瓦鱗鱗若火龍,日車不動汗珠融。
無因羽翮氛埃外,坐覺蒸炊釜甑中。

「萬瓦鱗鱗若火龍,日車不動汗珠融。」詩人以「鱗鱗」形容屋頂瓦片在烈日下的排列狀態,而「若火龍」則賦予這些瓦片炙熱而威猛的特質,使畫面更具張力。「日車不動」源自古人認為太陽乘車運行的神話,詩人描繪太陽彷彿停滯於空中,令炎熱持續不斷。「汗珠融」則直接展現高溫下人體汗水不斷滲出又迅速蒸發的景象,生動傳達了難以忍受的暑氣。

「無因羽翮氛埃外,坐覺蒸炊釜甑中。」詩中的「羽翮」指鳥翼,詩人以此表達自己因無法如鳥展翅飛離塵世,而深感遺憾,暗示他對逃離酷暑的渴望。「釜甑」是古代蒸煮食物的器具,詩人以此自喻,形象地刻畫出身處炎熱之中的窘境——彷彿自己正被困在蒸籠內,被炊煙熱氣不斷熬煮。

這首詩寓情於景,不僅呈現了對自然環境的生動描寫,更蘊含對生活狀態的深刻反思,詩句精煉具有雙重的藝術內涵。詩人善用「火龍」、「汗珠」、「羽翮」、「釜甑」等鮮明的意象,使讀者能直觀感受夏日酷熱。詩歌結構緊湊,由描寫外在環境的炙熱,層層遞進至內在感受的悶熱,最終流露出詩人對清涼環境的渴望,以及對無法擺脫自然力量的無奈。

然而,詩中的暑熱並非僅止於對季節炎熱的描繪,更隱含著詩人對現實困境的感受,以及希望擺脫束縛、尋求自由的心理。我們好像有一種即便身處生命的熱浪,我們的心靈卻能飛向遠方的希冀。

詩人筆下的茶席之樂,讓人忘卻了小暑煩擾的時光。Pexels by Anna Pou圖/詩人筆下的茶席之樂,讓人忘卻了小暑煩擾的時光。Pexels by Anna Pou

一盞清茶的涼意

宋代文人晁補之在詩作中,透過茶席間的閒適情景,描繪了小暑時節難得的曠達宜人氣息,同時寄寓了與友人曾敬之共聚「能賦堂」品茶的愉悅與惺惺相惜之情。

我們可以看出朋友之間相互珍視,對外在的不適,他們有逆向的生活態度與思考。其中「宜人」生活的想像,讓我們有了更多聯想的美好空間,詩人筆下的茶席之樂,竟讓人忘卻了小暑煩擾的時光,化身為超然物外的仙人:

一碗分來百越春,玉溪小暑卻宜人。
紅塵它日同回首,能賦堂中偶坐身。

詩人寫道:「一碗分來百越春,玉溪小暑卻宜人。」其中,「百越」指古代中國東南沿海一帶,或可暗指茶葉產地,而「一碗分來」則描繪詩人與友人分享茶湯的情景,體現中國茶文化中「共品共賞」的精神。「玉溪」是地名,與茶葉息息相關,詩人特別強調這個地方在小暑時節卻並不炎熱,反而清涼宜人,形成與常見暑熱印象的鮮明對比,進一步凸顯此刻的閒適與珍貴。

「紅塵它日同回首,能賦堂中偶坐身。」這句詩句中的「紅塵」象徵世間塵俗,而「它日同回首」則流露出對未來回憶今日相聚時光的期許。「能賦堂中偶坐身」描寫詩人與友人得以在堂中對坐品茗的情景,蘊含著人生百忙喧囂中的難得悠然時刻,也反映出文人對知己相聚的重視與珍惜。

整首詩意境清雅,不僅描繪小暑時節的氛圍感,還以茶席小聚營造出一種恬淡閒適的氛圍,尤其是在炎熱的小暑時節,這份寧靜與涼意更顯心境的恬淡。詩中不僅流露出詩人對友情的珍重,也蘊含對人生價值的深層思考,特別是「紅塵它日同回首」一句,道出對人生短暫、友情長存的感悟。

這首詩也展現中國古代文人在面對酷暑時,如何以平和從容的心境感受生活、尋找清涼與美好。詩中的茶文化與友情價值觀,是宋代文人高遠的精神世界與生活美學的雅致。有茶、有友、有閒適的心境,即便溽暑當頭,這仍算是人間最美好的時光。

小暑是一年中轉熱的開始,卻也是我們學習「極簡人生」的起點。極簡不是物質的匱乏,而是一種品味的擇選——選擇留下真正需要的,選擇專注於讓自己快樂的事物,如此,才能在這炎炎夏日擁有生活的清朗與安然。

溽熱的小暑,往往令人煩躁不安,而最難得的,莫過於一顆安然自適的心。減去生命的煩惱與負擔,擁抱純粹與簡單,讓身心輕盈,於盛夏之中,體悟淡然的清涼。當內心歸於寧靜,即便烈日當空,依舊能感受微風輕拂、雲影舒展,萬物自得其所,煩擾亦如晨露般悄然消散。

在燥熱的時節以「減法」度過小暑,未必被暑熱所困,反而能在內心的澄澈與從容間,體悟那份由心而轉的涼爽,讓日子如清泉般流淌,減去焦躁,卸下無謂的憂慮,靜則能觀景,安則能入夢——尋得一隅淨土,使心靈盈滿清涼。

(本文節錄自《跟著24節氣閱讀:怡慧老師的古今詩心對話》,作者:宋怡慧,遠流出版)

遠流出版提供圖/遠流出版提供


加入健康遠見Line,對身體好! 加入健康遠見Line,對身體好!